最新Google hosts 持续更新

curl  -k -o hosts 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racaljk/hosts/master/hosts
move /Y hosts C:\Windows\System32\drivers\etc\hosts 
ipconfig /flushdns

使用方法

方法1:保存为.bat文件后执行(需要安装curl,下载链接https://dl.uxnr.de/build/curl/curl_winssl_msys2_mingw32_stc/curl-7.52.1/curl-7.52.1.zip

方法2:直接访问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racaljk/hosts/master/hosts 然后将网页内容拷贝到 C:\Windows\System32\drivers\etc\hosts 文件中即可

git - 简明指南

安装

创建新仓库

创建新文件夹,打开,然后执行

1
git init

以创建新的 git 仓库。

检出仓库

执行如下命令以创建一个本地仓库的克隆版本:

1
git clone /path/to/repository

如果是远端服务器上的仓库,你的命令会是这个样子:

1
git clone username@host:/path/to/repository

工作流

你的本地仓库由 git 维护的三棵“树”组成。第一个是你的 工作目录,它持有实际文件;第二个是 暂存区(Index),它像个缓存区域,临时保存你的改动;最后是 HEAD,它指向你最后一次提交的结果。

添加和提交

你可以提出更改(把它们添加到暂存区),使用如下命令:

1
2
git add <filename>
git add *

这是 git 基本工作流程的第一步;使用如下命令以实际提交改动:

1
git commit -m "代码提交信息"

现在,你的改动已经提交到了 HEAD,但是还没到你的远端仓库。

推送改动

你的改动现在已经在本地仓库的 HEAD 中了。执行如下命令以将这些改动提交到远端仓库:

1
git push origin master

可以把 master 换成你想要推送的任何分支。

如果你还没有克隆现有仓库,并欲将你的仓库连接到某个远程服务器,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添加:

1
git remote add origin <server>

如此你就能够将你的改动推送到所添加的服务器上去了。

分支

分支是用来将特性开发绝缘开来的。在你创建仓库的时候,master 是“默认的”分支。在其他分支上进行开发,完成后再将它们合并到主分支上。

创建一个叫做“feature_x”的分支,并切换过去:

1
git checkout -b feature_x

切换回主分支:

1
git checkout master

再把新建的分支删掉:

1
git branch -d feature_x

除非你将分支推送到远端仓库,不然该分支就是 不为他人所见的

1
git push origin <branch>

更新与合并

要更新你的本地仓库至最新改动,执行:

1
git pull

以在你的工作目录中 获取(fetch) 并 合并(merge) 远端的改动。
要合并其他分支到你的当前分支(例如 master),执行:

1
git merge <branch>

在这两种情况下,git 都会尝试去自动合并改动。遗憾的是,这可能并非每次都成功,并可能出现冲突(conflicts)。 这时候就需要你修改这些文件来手动合并这些冲突(conflicts)。改完之后,你需要执行如下命令以将它们标记为合并成功:

1
git add <filename>

在合并改动之前,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预览差异:

1
git diff <source_branch> <target_branch>

标签

为软件发布创建标签是推荐的。这个概念早已存在,在 SVN 中也有。你可以执行如下命令创建一个叫做 1.0.0 的标签:

1
git tag 1.0.0 1b2e1d63ff

1b2e1d63ff 是你想要标记的提交 ID 的前 10 位字符。可以使用下列命令获取提交 ID:

1
git log

你也可以使用少一点的提交 ID 前几位,只要它的指向具有唯一性。

替换本地改动

假如你操作失误(当然,这最好永远不要发生),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替换掉本地改动:

1
git checkout -- <filename>

此命令会使用 HEAD 中的最新内容替换掉你的工作目录中的文件。已添加到暂存区的改动以及新文件都不会受到影响。

假如你想丢弃你在本地的所有改动与提交,可以到服务器上获取最新的版本历史,并将你本地主分支指向它:

1
2
git fetch origin
git reset --hard origin/master

实用小贴士

内建的图形化 git:

1
gitk

彩色的 git 输出:

1
git config color.ui true

显示历史记录时,每个提交的信息只显示一行:

1
git config format.pretty oneline

交互式添加文件到暂存区:

1
git add -i

链接与资源

图形化客户端

指南和手册

约定大于配置

约定优于配置(convention over configuration),也称作按约定编程,是一种软件设计范式,旨在减少软件开发人员需做决定的数量,获得简单的好处,而又不失灵活性。

本质是说,开发人员仅需规定应用中不符约定的部分。例如,如果模型中有个名为Sale的类,那么数据库中对应的表就会默认命名为sales。只有在偏离这一约定时,例如将该表命名为”products_sold”,才需写有关这个名字的配置。

如果您所用工具的约定与你的期待相符,便可省去配置;反之,你可以配置来达到你所期待的方式。

动机

设计不好的框架通常需要多个配置文件,每一个都有许多设置。这些配置文件为每一个项目提供信息说明从URL到将类映射到数据库表的各种信息。大量包含太多参数的配置文件通常是过度复杂的应用设计的指标。

例如,在知名的Java对象关系映射框架Hibernate的早期版本中,将类及其属性映射到数据库上需要是在XML文件中的描述,其中大部分信息都应能够按照约定得到,如将类映射到同名的数据库表,将属性分别映射到表上的字段。后续的版本抛弃了XML配置文件,而是使用这些恰当的约定,对于不符合这些约定的情形,可以使用Java 标注来说明(参见下面提供的JavaBeans规范)

使用

项目的目录结构展示了Maven所约定了源代码的位置,只需配置很少的信息就可以自动完成编译,测试和打包等工作。

许多新的框架使用了约定优于配置的方法,包括:Spring,Ruby on Rails,Kohana PHP,Grails,Grok,Zend Framework,CakePHP,symfony,Maven,ASP.NET MVC,Web2py(MVC),Apache Wicket。

这是一个古老的概念, 甚至在Java类库中也可以找出这一概念的踪迹。例如,JavaBean规范非常多的依赖这一概念。下面摘录JavaBeans 1.1版规范的一段:

按照一般的规则,我们不希望造出一个奇怪的java.beans.everything类,其他类需要从该类派生。而是希望在运行时JavaBeans为一般的对象提供缺省的行为特征,但是允许对象通过继承特定的java.beans.something接口来覆盖缺省的行为特征的一部分。

HTTP请求报文解剖

一、经纬度距离换算

a)在纬度相等的情况下:

经度每隔0.00001度,距离相差约1米;

每隔0.0001度,距离相差约10米;

每隔0.001度,距离相差约100米;

每隔0.01度,距离相差约1000米;

每隔0.1度,距离相差约10000米。

b)在经度相等的情况下:

纬度每隔0.00001度,距离相差约1.1米;

每隔0.0001度,距离相差约11米;

每隔0.001度,距离相差约111米;

每隔0.01度,距离相差约1113米;

每隔0.1度,距离相差约11132米。

二、Geohash距离换算(使用base32编码)

如果geohash的位数是9位数的时候,大概为附近2米

下表摘自维基百科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Geohash

geohash length lat bits lng bits lat error lng error km error
1 2 3 ±23 ±23 ±2500
2 5 5 ± 2.8 ± 5.6 ±630
3 7 8 ± 0.70 ± 0.7 ±78
4 10 10 ± 0.087 ± 0.18 ±20
5 12 13 ± 0.022 ± 0.022 ±2.4
6 15 15 ± 0.0027 ± 0.0055 ±0.61
7 17 18 ±0.00068 ±0.00068 ±0.076
8 20 20 ±0.000085 ±0.00017 ±0.019

HTTP请求报文解剖

HTTP请求报文由3部分组成(请求行+请求头+请求体)

下面是一个实际的请求报文:

① 是请求方法,GET和POST是最常见的HTTP方法,除此以外还包括DELETE、HEAD、OPTIONS、PUT、TRACE。不过,当前的大多数浏览器只支持GET和POST,Spring 3.0提供了一个HiddenHttpMethodFilter,允许你通过“_method”的表单参数指定这些特殊的HTTP方法(实际上还是通过POST提交表单)。服务端配置了HiddenHttpMethodFilter后,Spring会根据_method参数指定的值模拟出相应的HTTP方法,这样,就可以使用这些HTTP方法对处理方法进行映射了。

② 为请求对应的URL地址,它和报文头的Host属性组成完整的请求URL,③是协议名称及版本号。

④ 是HTTP的报文头,报文头包含若干个属性,格式为“属性名:属性值”,服务端据此获取客户端的信息。

⑤ 是报文体,它将一个页面表单中的组件值通过param1=value1&param2=value2的键值对形式编码成一个格式化串,它承载多个请求参数的数据。不但报文体可以传递请求参数,请求URL也可以通过类似于“/chapter15/user.html? param1=value1&param2=value2”的方式传递请求参数。

对照上面的请求报文,我们把它进一步分解,你可以看到一幅更详细的结构图:

1.IE系
HttpWatch是强大的网页数据分析工具,安装后将集成到Internet Explorer工具栏中。它不用代理服务器或一些复杂的网络监控工具,就能抓取请求及响应的完整信息,包括Cookies、消息头、查询参数、响应报文等,是Web应用开发人员的必备工具。
2.Chrome,firefox
自身的调试器已经很好用了,按F12就可以看到(IE10以上也直接按F12就可以调试了)

HTTP请求报文头属性

报文头属性是什么东西呢?我们不妨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吧。

快到中午了,张三丰不想去食堂吃饭,于是打电话叫外卖:老板,我要一份[鱼香肉丝],要12:30之前给我送过来哦,我在江湖湖公司研发部,叫张三丰。

这里,你要 [鱼香肉丝] 相当于HTTP报文体,而 “12:30之前送过来”,你叫 “张三丰” 等信息就相当于HTTP的报文头。它们是一些附属信息,帮忙你和饭店老板顺利完成这次交易。

请求HTTP报文和响应HTTP报文都拥有若干个报文关属性,它们是为协助客户端及服务端交易的一些附属信息。

常见的HTTP请求报文头属性

Accept

请求报文可通过一个 Accept 报文头属性告诉服务端 客户端接受什么类型的响应。

如下报文头相当于告诉服务端,俺客户端能够接受的响应类型仅为纯文本数据啊,你丫别发其它什么图片啊,视频啊过来,那样我会歇菜的~~~:

1
Accept:text/plain

Accept属性的值可以为一个或多个MIME类型的值,关于MIME类型,大家请参考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IME_type

Cookie

这是第一个要说的,客户端的Cookie就是通过这个报文头属性传给服务端的哦!如下所示:

1
Cookie:skin=blue; jsessionid=5F4771183629C9834F8382E23BE13C4C

注意到后台的那个 jsessionid=5F4771183629C9834F8382E23BE13C4C 没有,
服务端是怎么知道客户端的多个请求是属于一个Session的,原来就是通过HTTP请求报文头的Cookie属性的jsessionid的值关联起来的!(当然也可以通过重写URL的方式将会话ID附带在每个URL的后后面哦)。

Referer

表示这个请求是从哪个URL过来的,假如你通过google搜索出一个商家的广告页面,你对这个广告页面感兴趣,鼠标一点发送一个请求报文到商家的网站,这个请求报文的Referer报文头属性值就是 http://www.google.com。

很多貌似神奇的网页监控软件(如著名的 我要啦),只要在你的网页上放上一段JavaScript,就可以帮你监控流量,全国访问客户的分布情况等报表和图表,其原理就是通过这个Referer及其它一些HTTP报文头工作的。

Cache-Control

对缓存进行控制,如一个请求希望响应返回的内容在客户端要被缓存一年,或不希望被缓存就可以通过这个报文头达到目的。

如以下设置,相当于让服务端将对应请求返回的响应内容不要在客户端缓存(当然响应报文也是通过响应报文头通知浏览器客户端的,这个下面再说):

1
Cache-Control: no-cache

其它报文头属性

参见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ist_of_HTTP_header_fields

如何访问请求报文头

由于请求报文头是客户端发过来的,服务端当然只能读取了,以下是 HttpServletRequest 一些用于读取请求报文头的API:

1
2
3
4
5
//获取请求报文中的属性名称
java.util.Enumeration<java.lang.String> getHeaderNames();

//获取指定名称的报文头属性的值
java.lang.String getHeader(java.lang.String name)

由于一些请求报文头属性“太著名”了,因此HttpServletRequest为它们提供了VIP的API:

1
2
3
4
5
6
7
8
//获取报文头中的Cookie(读取Cookie的报文头属性)
Cookie[] getCookies() ;

//获取客户端本地化信息(读取 Accept-Language 的报文头属性)
java.util.Locale getLocale()

//获取请求报文体的长度(读取Content-Length的报文头属性)
int getContentLength();

HttpServletRequest可以通过 HttpSession getSession()

获取请求所关联的HttpSession,其内部的机理是通过读取请求报文头中Cookie属性的JSESSIONID的值,在服务端的一个会话Map中,根据这个JSESSIONID获取对应的HttpSession的对象。
(这样,你就不会觉得HttpSession很神秘了吧,你自己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会话管理)

HTTP响应报文解剖

响应报文结构

HTTP的响应报文也由三部分组成(响应行+响应头+响应体):

以下是一个实际的HTTP响应报文:

① 报文协议及版本;
② 状态码及状态描述;
③ 响应报文头,也是由多个属性组成;
④ 响应报文体,即我们真正要的“干货”。

响应状态码

和请求报文相比,响应报文多了一个“响应状态码”,它以“清晰明确”的语言告诉客户端本次请求的处理结果。

HTTP的响应状态码由5段组成:

  • 1xx 消息,一般是告诉客户端,请求已经收到了,正在处理,别急…
  • 2xx 处理成功,一般表示:请求收悉、我明白你要的、请求已受理、已经处理完成等信息.
  • 3xx 重定向到其它地方。它让客户端再发起一个请求以完成整个处理。
  • 4xx 处理发生错误,责任在客户端,如客户端的请求一个不存在的资源,客户端未被授权,禁止访问等。
  • 5xx 处理发生,责任在服务端,如服务端抛出异常,路由出错,HTTP版本不支持等。

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状态码:

200 OK

你最希望看到的,即处理成功!

303 See Other

我把你redirect到其它的页面,目标的URL通过响应报文头的Location告诉你。

悟空:师傅给个桃吧,走了一天了 :relieved:
唐僧:我哪有桃啊!去王母娘娘那找吧 :unamused:

304 Not Modified

告诉客户端,你请求的这个资源至你上次取得后,并没有更改,你直接用你本地的缓存吧,我很忙哦,你能不能少来烦我啊!

404 Not Found

你最不希望看到的,即找不到页面。如你在google上找到一个页面,点击这个链接返回404,表示这个页面已经被网站删除了,google那边的记录只是美好的回忆。

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

看到这个错误,你就应该查查服务端的日志了,肯定抛出了一堆异常,别睡了,起来改BUG去吧!

有些响应码,Web应用服务器会自动给生成。你可以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的API设置状态码:

1
2
3

//设置状态码,状态码在HttpServletResponse中通过一系列的常量预定义了,如SC_ACCEPTED,SC_OK
void setStatus(int sc)

常见的HTTP响应报文头属性

Cache-Control

响应输出到客户端后,服务端通过该报文头属告诉客户端如何控制响应内容的缓存。

下面,的设置让客户端对响应内容缓存3600秒,也即在3600秒内,如果客户再次访问该资源,直接从客户端的缓存中返回内容给客户,不要再从服务端获取(当然,这个功能是靠客户端实现的,服务端只是通过这个属性提示客户端“应该这么做”,做不做,还是决定于客户端,如果是自己宣称支持HTTP的客户端,则就应该这样实现)。

1
Cache-Control: max-age=3600

ETag

一个代表响应服务端资源(如页面)版本的报文头属性,如果某个服务端资源发生变化了,这个ETag就会相应发生变化。它是Cache-Control的有益补充,可以让客户端“更智能”地处理什么时候要从服务端取资源,什么时候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返回响应。

关于ETag的说明,你可以参见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TTP_ETag
Spring 3.0还专门为此提供了一个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filter.ShallowEtagHeaderFilter (实现原理很简单,对JSP输出的内容MD5,这样内容有变化ETag就相应变化了),用于生成响应的ETag,因为这东东确实可以帮助减少请求和响应的交互。

下面是一个ETag:

1
ETag: "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"

Location

我们在JSP中让页面Redirect到一个某个A页面中,其实是让客户端再发一个请求到A页面,这个需要Redirect的A页面的URL,其实就是通过响应报文头的Location属性告知客户端的,如下的报文头属性,将使客户端redirect到iteye的首页中:

1
Location: https://github.com/biezhi/jb

Set-Cookie

服务端可以设置客户端的Cookie,其原理就是通过这个响应报文头属性实现的:

1
Set-Cookie: UserID=Jack; Max-Age=3600; Version=1

其它HTTP请求报文头属性

更多其它的HTTP请求头报文,参见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ist_of_HTTP_header_fields

如何写HTTP请求报文头

在服务端可以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的API写响应报文头的属性:

1
2
//添加一个响应报文头属性
void setHeader(String name, String value)

像Cookie,Location这些响应头是有福之人,HttpServletResponse为它们都提供了VIP(非API 哈):

//添加Cookie报文头属性
void addCookie(Cookie cookie) 

//不但会设置Location的响应报文头,还会生成303的状态码呢,两者天仙配呢
void    sendRedirect(String location)

maven使用总结

忽略单元测试

-Dmaven.test.skip=true

忽略javadoc

-Dmaven.javadoc.skip=true 

使用maven发布时,若需要跳过单元测试,并且忽略项目中依赖的SNAPSHOT版本的jar

mvn source:jar release:prepare -Darguments="-DskipTests" -DignoreSnapshots=true
mvn source:jar release:perform -Darguments="-DskipTests" -DignoreSnapshots=true

报错maven-resources-plugin prior to 2.4 is not supported by m2e

解决方法:手动指定高版本的maven-resources-plugin
<plugin>
    <groupId>org.apache.maven.plugins</groupId>
    <artifactId>maven-resources-plugin</artifactId>
    <version>2.5</version>
    <configuration>
        <encoding>UTF-8</encoding>
    </configuration>
</plugin>

升级eclipse

从官网下载最新发行版本,启动后,选择File->Import->Install->From Exist Installation,选择旧的Eclipse安装文件夹

以前装的插件都出现了。直接全选安装,瞬间就从本地的安装中把原来的插件都迁移过来了。

而其它设置是跟着workspace走的,所以指向到同一个workspace就行了。

最后记得,这样装完之后,update站点是没有导入的(update站点和网络代理设置之类的是跟着Eclipse程序目录走的,而不是存在workspace里),所以记得手工加一下站点,不然以后各个插件的升级通知就都收不到了

PKIX path building failed的问题

  1. 编译:javac InstallCert.java
  2. 运行:java InstallCert test.com.cn
  3. 将生成的 jssecacerts文件拷贝到 %JAVA_HOME%/jre/lib/security/下面即可

    import java.io.BufferedReader;
    import java.io.File;
    import java.io.FileInputStream;
    import java.io.FileOutputStream;
    import java.io.InputStream;
    import java.io.InputStreamReader;
    import java.io.OutputStream;
    import java.security.KeyStore;
    import java.security.MessageDigest;
    import java.security.cert.CertificateException;
    import java.security.cert.X509Certificate;
    
    import javax.net.ssl.SSLContext;
    import javax.net.ssl.SSLException;
    import javax.net.ssl.SSLSocket;
    import javax.net.ssl.SSLSocketFactory;
    import javax.net.ssl.TrustManager;
    import javax.net.ssl.TrustManagerFactory;
    import javax.net.ssl.X509TrustManager;
    
    public class InstallCert {
    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Exception {
        String host;
        int port;
        char[] passphrase;
        if ((args.length == 1) || (args.length == 2)) {
            String[] c = args[0].split(":");
            host = c[0];
            port = (c.length == 1) ? 443 : Integer.parseInt(c[1]);
            String p = (args.length == 1) ? "changeit" : args[1];
            passphrase = p.toCharArray(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Usage: java InstallCert <host>[:port] [passphrase]");
            return;
        }
    
        File file = new File("jssecacerts");
        if (file.isFile() == false) {
            char SEP = File.separatorChar;
            File dir = new File(System.getProperty("java.home") + SEP + "lib" + SEP + "security");
            file = new File(dir, "jssecacerts");
            if (file.isFile() == false) {
                file = new File(dir, "cacerts"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Loading KeyStore " + file + "...");
        InputStream in = new FileInputStream(file);
        KeyStore ks = KeyStore.getInstance(KeyStore.getDefaultType());
        ks.load(in, passphrase);
        in.close();
    
        SSLContext context = SSLContext.getInstance("TLS");
        TrustManagerFactory tmf = TrustManagerFactory.getInstance(TrustManagerFactory.getDefaultAlgorithm());
        tmf.init(ks);
        X509TrustManager defaultTrustManager = (X509TrustManager) tmf.getTrustManagers()[0];
        SavingTrustManager tm = new SavingTrustManager(defaultTrustManager);
        context.init(null, new TrustManager[] {tm}, null);
        SSLSocketFactory factory = context.getSocketFactory();
    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Opening connection to " + host + ":" + port + "...");
        SSLSocket socket = (SSLSocket) factory.createSocket(host, port);
        socket.setSoTimeout(10000);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Starting SSL handshake...");
            socket.startHandshake();
            socket.close(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No errors, certificate is already trusted");
        } catch (SSLException e) {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);
            e.printStackTrace(System.out);
        }
    
        X509Certificate[] chain = tm.chain;
        if (chain == null) {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Could not obtain server certificate chain");
            return;
        }
    
        BufferedReader reader = new BufferedReader(new InputStreamReader(System.in));
    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Server sent " + chain.length + " certificate(s):"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);
        MessageDigest sha1 = MessageDigest.getInstance("SHA1");
        MessageDigest md5 = MessageDigest.getInstance("MD5");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chain.length; i++) {
            X509Certificate cert = chain[i]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 " + (i + 1) + " Subject " + cert.getSubjectDN()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   Issuer  " + cert.getIssuerDN());
            sha1.update(cert.getEncoded()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   sha1    " + toHexString(sha1.digest()));
            md5.update(cert.getEncoded()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   md5     " + toHexString(md5.digest())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);
        }
    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Enter certificate to add to trusted keystore or 'q' to quit: [1]");
        String line = reader.readLine().trim();
        int k;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k = (line.length() == 0) ? 0 : Integer.parseInt(line) - 1;
        } catch (NumberFormatException e) {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KeyStore not changed");
            return;
        }
    
        X509Certificate cert = chain[k];
        String alias = host + "-" + (k + 1);
        ks.setCertificateEntry(alias, cert);
    
        OutputStream out = new FileOutputStream("jssecacerts");
        ks.store(out, passphrase);
        out.close();
    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cert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Added certificate to keystore 'jssecacerts' using alias '" + alias + "'");
    }
    
        private static final char[] HEXDIGITS = "0123456789abcdef".toCharArray();
    
        private static String toHexString(byte[] bytes) {
            StringBuilder sb = new StringBuilder(bytes.length * 3);
            for (int b : bytes) {
                b &= 0xff;
                sb.append(HEXDIGITS[b >> 4]);
                sb.append(HEXDIGITS[b & 15]);
                sb.append(' '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return sb.toString();
        }
    
        private static class SavingTrustManager implements X509TrustManager {
    
            private final X509TrustManager tm;
            private X509Certificate[] chain;
    
            SavingTrustManager(X509TrustManager tm) {
                this.tm = tm;
            }
    
            public X509Certificate[] getAcceptedIssuers() {
              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();
            }
    
            public void checkClientTrusted(X509Certificate[] chain, String authType) throws CertificateException {
              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();
            }
    
            public void checkServerTrusted(X509Certificate[] chain, String authType) throws CertificateException {
                this.chain = chain;
                tm.checkServerTrusted(chain, authType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    

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

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是java运行的基础,JVM虚拟机将内存数据分为:程序计数器,虚拟机栈,本地方法栈,Java堆,方法区。

程序计数器是一块很小的内存空间。由于java是支持线程的语言,当线程数量超过CPU数量的时候,线程之间根据时间片轮转抢夺CPU资源。
对于单核CPU而言,每一时刻,只能有一个线程在运行,其他线程必须切换出去。为此,每一个线程都必须用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,
用于记录下一条要运行的指令。各个线程之间的计数器互不影响,独立工作;是一块线程私有的内存空间。如果当前的线程正在执行一个Java方法,
则程序计数器记录正在执行的Java字节码地址,如果当前线程正在执行一个Native方法,则程序计数器为空。

servlet 计数器

servlet 计数器

private final long count;
public void service(){
    count++;
}

计数器执行 读取-修改-写入,实现递增操作,线程不安全修改为

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count=new AtomicLong(0);
public void service(){
    count.incrementAndGet();
}
|